热带生活的体现 民族身份的象征
多彩巴迪克,穿出印尼精气神
【资料图】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浩哲】刚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印尼的瑰宝巴迪克可谓出尽风头,不仅穿在各国领导人身上,就连当地的飞机和汽车上也印上了巴迪克图案。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种蜡染花布,也泛指用这种花布制成的服装,被印尼人视为“国服”。它色彩丰富,图案繁多,彰显热带国家的自然与随性,被印尼人视为民族身份的象征。
手工制作非常讲究
巴迪克Batik一词源于爪哇语,由“Amba”和“Titik”两个单词再生而成,两个词语的本意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点点描绘图案的意思。传统手工制作巴迪克非常讲究,工匠们先要绘制图案,接着用鸟嘴似的尖嘴壶舀一点蜡液,一点点地将融化的蜡滴落在描绘好的线条上,再使蜡变干成型。据介绍,滴蜡需要工匠非常有耐心,这项工作大都由妇女来完成,她们全神贯注地描绘图案纹路,细细地挪动手中的尖嘴壶,就像在举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由于染料不溶于蜡,所以蜡涂过的地方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没有涂蜡的地方就会被着上缤纷的颜色。蜡染完成后再用热水除去布上的蜡,晾干后反复多次,一块巴迪克布才算做完。
最初的巴迪克都是工匠一笔一笔手工绘制的。据了解,一块精美的巴迪克布,独自一人制作的话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在古代印尼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传统手工巴迪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也做出了改进。19世纪中叶,在印尼出现了印章巴迪克,比巴掌略大的铜印章上刻好各种花卉和几何图形,把印章在蜡液里蘸一下,往铺在桌子上的白布上按压,这样,蜡液就在白布上直接形成了图案,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制作巴迪克的效率,很快流行起来。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后,巴迪克多用机器印染。一般机器印染的巴迪衫多由棉布制成,最便宜的只要几十块钱人民币,而手工制作的则要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人民币。
中国元素添精彩
印尼人说,巴迪克每一幅图案都是历史的传承,很多具有中国风格的图案记录了印尼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传说很久以前,因有中国女性远嫁到这里,也由此将织染技巧、特色图案等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印尼,所以不少巴迪克图案融入了中国元素。比如,在巴迪克布料中有一类以红色为主色,以龙、凤凰、乌龟、莲花等动植物或中式纹样为主要图案的设计风格,就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巴迪克图案的数量丰富,既有简单的几何图形规则分布,也有飞禽走兽的错落点缀。一家研究所经过调查称,印尼全国有超过5000种巴迪克图案。可以说,巴迪克风格各异的图案和主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有的源于印尼传统歌舞,有的源自神话传说,每个背后都蕴含深刻的人生哲学。热情似火的印尼人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理解都在方寸之间得以体现,所以有人说,巴迪克是鲜活的,是深情的,是富有灵魂的。
很多巴迪克图案还有自己专属的名称和象征意义,比如,一种名为Parang的几何巴迪克图案,其长而窄的符号类似于剑或字母“S”,被视为保护和安全的象征。一种名为 Sekar Jagad的巴迪克图案,代表了印尼的多样性之美,传达着爱和幸福,是新人结婚礼服的理想选择。
与时俱进,遍布各个领域
巴迪克在世界时尚潮流的冲击下,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迷。2009年10月2日,巴迪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巴迪克再次得到人们的追捧与热爱,一时间风靡时尚圈。后来,10月2日也成了印尼的“巴迪克日”。这一天,人们都喜欢穿上巴迪克。可以说,在印尼巴迪克取代了西服领带,成为印尼人在重要场合的正式服装。巴迪克服装店也大量涌现,加入现代元素的巴迪克服饰不断推出。
在印尼重要的国事活动、国家庆典中,巴迪克经常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印尼政府承办国际会议时,常为出席会议的各国领导人量身制作巴迪克,并将巴迪克制成的手工艺品作为会议礼物,赠送给参会人员。印尼还有多家巴迪克博物馆。参观巴迪克手工作坊也是印尼旅游的一项重要活动,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巴迪克的使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服饰,已经广泛应用在画作、扇子等时尚饰品或艺术品上。漫步在印尼街头,巴迪克丰富的图案元素随处可见,成为印尼人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比如在这次峰会期间,一辆辆穿梭于机场和酒店之间的新能源汽车,身上都印着巴迪克风格的图案,靓丽而醒目。
印尼人说,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巴迪克:从出生起,父母会用一块巴迪克背巾将婴儿包裹起来;孩子第一次学走路时,家人会让孩子的小脚丫踩在干净的巴迪克上,寓意人生平安顺遂;新人举办婚礼时,要穿巴迪克礼服,婚庆图案寓意幸福美满;亲人去世,也要用巴迪克做寿衣……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巴迪克花色也有所不同。参加正式活动时,巴迪克的图案和质地尽可能庄重典雅。可以说,印尼人的精神和信仰就通过巴迪克得以体现,巴迪克也成了印尼人的民族身份象征。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