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韧性》:给予女性向上生长的力量

2022-12-20 16:04:44 来源:教育在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崔安琪

记者蔡双喜

张晓萌


(相关资料图)

编者按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考验下,女性渴望获得韧性,这就需要持续的“精进”。《韧性》一书,依托此时代背景,提出了诸多提升韧性的方法,帮助每位女性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为什么要以“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为本书副标题?当前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女性如何重新获得对未来的掌控并实现成长……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话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就女性如何获得真正的韧性展开了深度对话。

——————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考验下,女性渴望获得韧性,这就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成长,也就是“精进”。在《韧性》一书中,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提出了诸多提升韧性的方法,帮助女性找到“复原”的勇气,不断精进自我。

为什么要以“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为本书副标题?当前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女性如何重新获得对未来的掌控并实现成长?从心理韧性的培养的角度,母亲应怎么对待子女呢……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话张晓萌,就女性如何获得真正的韧性展开了深度对话。

认知自我的需求

记者:本书副标题为“不确定时代的精进法则”,您所理解的“精进”是什么样的?您认为,人为什么要“精进”呢?女性在“精进”方面与男性有哪些不同呢?

张晓萌:我所理解的精进是自强不息、不断进步。精进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一种追求,希望自己越来越好。

每个人的成长动能可以分为外力和内力的驱动,更为持久的是内在的驱动力。而精进就更偏重于内驱力。在我授课和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女性企业家,她们都长期保持着学习、阅读、运动的习惯。在我们去年进行的有关职场新生代的大样本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大比例的女性受访者侧重于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可以说女性对工作的兴趣度、价值感和意义感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女性在性别期待下往往会兼顾多个角色的平衡和达成,自我成长需要克服更多的障碍和阻力,而这些额外的磨砺也会转化为更高的韧性。

记者:直面自己的苦痛记忆和本我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但对于更好的自我成长,往往需要主动这样做。女性要怎么样才能找到“复原”的勇气?书中有哪些方法帮我们克服这种“不适感”?

张晓萌: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难免遇到创伤。高韧性的人并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能够快速地从创伤中复原、成长乃至获益。

我的建议是,不论是怎样的不利事件,只有认识到“情绪源于想法”,以此为原点,尽量客观地认知事实,才能够更快完成复原。我在书中详细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遭遇至亲离世的打击后,我曾经用暴饮暴食来逃避现实,最终通过记录和冥想的方法走了出来。每天进行冥想和记录“三件好事”也成为我坚持了十多年的日课。我向大家推荐记录三件好事的方法,每天或者每周记录下三件让你感到幸福的小事,同时反思并写下幸福的缘由:这件好事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让你觉得开心和感恩?今后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好事更多地发生?借由记录和冥想,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觉知自己的想法,发现并克服“消极偏见”,转移对负面事件和创伤经历的关注,让积极的心态在大脑中形成回路。

掌控未来的情结

记者:当今有些年轻女性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预测未来,“其背后都是对掌控未来的深层情结”,书中您写到,“焦虑源自对未来的失控”,这种失控感是双面的。那么如何将这种“失控”为我所用呢?

张晓萌:不确定性是把双刃剑:适度的不确定性,就像拆盲盒、玩游戏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过度的不确定性,则给我们带来了失控、焦虑和茫然。所以,要克服失控,我们要在两个方向上努力:在不可控的事情上,勇敢放手;在可控的事情上,积极行动。牢记这个原则,不断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改变,就有机会走出困境,触底反弹。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一位女企业家学员的例子,以此延伸到母亲的归因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您认为从心理韧性的培养的角度,母亲应该怎么对待子女?

张晓萌:我曾听过很多企业家学员跟我说:“张教授您给的方法太好了,我回去就教给我的孩子……”。我通常会马上跟上一句:“你先自己用起来、做起来再说。”我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要培养孩子的韧性,一定是“行胜于言”。我给孩子也设计了“三件好事”记录,我和孩子们一起做,一起交流。有位亲子教育的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会成为你期待的样子,他们只会成为你的样子。因此想要孩子有韧性,家长需要身体力行,比如和孩子一起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坚持每天有亲子共读的时间,等等。

记者:提升自我首先需要认知自我然后进行实践。许多女性会因为各种原因卡在实践这一步,您认为如何让大家动起来呢?

张晓萌:我给大家两个关键词:“行动兴奋”和“永不为零”。在行为改变上我们也要找到一个“水滴”行动作为起点,比如每天坚持运动十分钟。在坚持的过程中,往往兴奋感就会产生,甚至沉浸在“心流”当中,不觉得时间的流逝。在选择了一项行动后,要给自己“永不为零”的承诺,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也不要放弃。当然,我们也要给自己一点弹性的空间,就像小赢打卡工具里的“复活卡”一样,每个月我们可以给自己两次“补签”的机会,但是“事不过三”,三次放弃就容易在大脑中留下负面记忆。

社会连结的促进

记者:“利他是情感和理智的结合”“人需要自利并利他”,这给我们带来何种新的洞察和启发呢?《韧性》一书中有什么方法论可以实践?

张晓萌:对利他行为影响的诸多研究告诉我们:帮助他人会令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这给我们的利他行为带来了更多的“理性”动机。而真正的利他应该是将理性的动机“无意识化”,让助人、具备同理心成为一种习惯。我在书中推荐了“感恩清单”的工具,鼓励大家去问候一下值得感激的人,做一件帮助对方的事。其中最重要的是“问问对方的需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共情力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好,也能在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其他方面获益。

记者:您具有多重身份,不仅是一名女性作家,还是一名商学院教授。对于想要向您学习的女生,您有什么话语可以激励她们吗?下一步您还有什么样的课程或者写作计划吗?

张晓萌:我把送给企业家学员的这句寄语送给每一位渴望“韧性成长”的女性朋友:“向阳而行,不如成为自己的太阳,哪怕乌云蔽日,也能够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点亮。”

关于韧性的研究和课程还会继续,明年初我会和研究团队发布“面向Z世代的韧性领导力”全国性调研的报告,同时启动第二期问卷调研。针对组织韧性的二期调研也在筹备中,我还会首次在针对女性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课程中融入领导力提升的方法实践和跟踪研究。在空前的不确定性当中,我希望和更多读者、同学、同行一起相伴而行,迎向更加坚韧的未来。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