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子渊统筹/林艳张彬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一个母亲”组织的户外活动,男老师和孩子们都很享受
志愿者老师都很受孩子们喜爱
(资料图)
很多孩子通过夜观野外动物的活动变得开朗起来
青春派面孔
深秋的北京玉泉公园里,金色的落叶飞舞,10个孩子拾起落叶,或抛向空中或抛向同伴,奔跑时脚下沙沙作响。这些孩子来自10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妈妈也都参与到了“落叶大战”中,释放着压力,体验快乐。组织这次活动的是他们中唯一的成年男性,他叫风老师,不是任何一个孩子的父亲,却是所有孩子心中的榜样。
10个孩子都来自单亲家庭,都是由母亲独自抚养。风老师要做的除了给孩子带来快乐、减缓妈妈的压力之外,还要扮演“男性力量”的角色,弥补单亲家庭的男性缺失。
组织各种郊外活动
他成为带孩子玩的“爸爸”
“男性缺失”是单亲家庭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这个角色正在由风老师这样的志愿者来“填补”。
风老师从事的是青少年户外教育,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组织孩子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一次,参加活动的一个学生母亲找到他,邀请他参与一项针对单亲家庭的公益事业,故事自此开始……
学生母亲叫刘蕾,是北京一个母亲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刘蕾邀请风老师参加的公益项目,核心内容就是带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起“玩”,希望通过户外的活动,增进孩子和母亲间的情感连接,并解决单亲家庭孩子中存在的“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
风老师觉得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便积极参与了进来。他组织孩子们一起到郊外,亲近大自然:“玩”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比如去野外捡一根树枝,打磨修剪后变成孩子的“魔法棒”;或者去野外“寻宝”,找一块“特别”的石头或树叶。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太会玩,尤其是妈妈带孩子,多数时间就是让孩子一个人玩。但其实,游戏是孩子跟大人沟通的桥梁,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在陪我,这份快乐很重要,它为沟通搭建了‘地基’。”风老师说,除了家长不知道怎么玩,孩子现在也存在着“自然缺失症”,接触的电子产品多,鲜少到户外去,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注意力也不集中,不爱学习等都与此有关。
据悉,“一个母亲”公益组织成立于2015年,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为独抚母亲提供心理赋能和生活助力的非营利组织。它的公益项目以户外活动为主,在组织郊外亲子游戏的同时,带孩子们从大自然里学习更多的知识。
朱老师是一名小学科学课男老师,也是“一个母亲”项目参与人之一,他的任务则是组织单亲妈妈和孩子一起,到郊外去观察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锻炼孩子们的毅力,培养他们独立的人生观。
每年的春天到秋天,朱老师都会带孩子们一起活动。春秋观察植物,夏天观察昆虫,冬天观察鸟类……朱老师还会偶尔组织夜间活动,观察夜间昆虫的习性。孩子们会拿上小手电和妈妈一起跟随朱老师寻找大自然的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朱老师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动植物,“我在活动开始前会跟孩子和妈妈们说,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大家一起从大自然中获取营养。”
在活动中尽量避开
单亲家庭敏感地带
参与者大多来自单亲家庭,朱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胆小,一些单亲妈妈由于尚未走出情感的创伤,甚至会不太合群。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会站在角落里,只是安静地听,参与度并不高。
其实,每次活动前,刘蕾都会把参加活动的家庭情况提前和带队老师沟通,她会告诉老师,哪些孩子是以前参加过活动的,哪几位妈妈还没走出心理困扰,又有哪些孩子还不知道家庭中的变故。提前沟通这些内容,并不是为了让带队老师有所侧重,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更自然顺畅地将活动引导下去,不要刻意挑起孩子和妈妈们某些紧绷的神经。
“这方面我有优势。”朱老师表示,自己是科学老师,讲解的都是动物和植物,是大自然的客观存在,而非人文知识。他觉得通过对动植物的客观描述,可以自然而然地教导孩子如何成长。
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朱老师会告诉孩子们植物是如何授粉传播后代的,由此他会告诉孩子们母爱的伟大。讲到动物的时候,他会告诉孩子们,有的动物是母亲陪着孩子,有的是父亲带着孩子,有的动物则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去独立生存,物种的生存方式是多元的,没有什么好与坏的区分。“我希望通过这些拟人化的讲解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未来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要限于某种固定的家庭架构里,也不用去和别的孩子做对比。”朱老师说。
不过,即便是讲授自然知识,也难免会碰到一些“敏感”地带。有一次,七夕节期间,朱老师带孩子们外出活动,看到公园里有月季花,于是他就讲起了月季和玫瑰的区别,当说到玫瑰代表爱情的时候,自己感觉当着这些单亲妈妈和孩子的面谈这个话题不太合适。于是赶紧回到科学本身上,说这两种花都是蔷薇植物,接着他一抬头看见了海棠树,就赶紧转移话题说起海棠花,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我也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单亲妈妈会在意这个话题,可能有些妈妈已经走出来了,但有可能也有妈妈还没,所以觉得还是不要伤害人家。”朱老师的这种担心并非过分敏感,刘蕾也透露,跟带队老师提前沟通活动细节的部分,也是过去做活动积累的经验。
刘蕾举例说,“一个母亲”曾经安排过一次亲子活动,有一个孩子是舅舅带着孩子来参加的,其他的母亲就比较反感,觉得既然是单亲妈妈和孩子的活动,怎么还会有男士家长来参加,她们怕这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一次,在风老师的活动上,有个孩子的爸爸去世了,但孩子并不知道,一直以为爸爸还在医院里治疗。“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提前沟通好,就很容易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刘蕾表示。
最初,“一个母亲”做线下活动的时候,制作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团队的小旗子,本来还打算拍活动合影,结果遭到很多参与活动的母亲的反对,因为她们并不想孩子或家里的老人知道她们离异、丧偶的事情。从那以后,“一个母亲”的线下活动从来不合影,也不再设置相应的标识。
填补爸爸角色
成独抚妈妈的刚需
隐蔽、分散、忙碌、耻感,被认为是独抚母亲这个群体的特点。同时,在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群体的母亲普遍对孩子有亏欠心理,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去弥补单亲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自身情绪的不稳定和对孩子的过高期望使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引发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又让独抚母亲和孩子的羞耻感增强,自我价值感低下,更容易与社会疏离。
在独抚母亲对孩子的担忧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父亲角色的缺失”。刘蕾说,“一个母亲”曾经通过社群答疑的形式做过调研,调研中发现,“离婚了,如何为孩子树立男性榜样?”“爸爸去世了,我想知道怎么能让孩子具有男性力量?”“他爸爸不在身边,很担心孩子的性格受到影响,会不会缺乏阳刚之气?”这类问题的提问频次很高。
正是针对这类需求,“一个母亲”从2018年开始尝试专门面向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线下户外活动,全部由男老师带,反响也都很好。从那以后,每次户外活动都异常火爆,不到一天就能报满。
风老师说,他最初接触单亲家庭的孩子时,感觉这类孩子相对比较敏感,有些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受到一点挫折就会有逃离的想法。而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会突然觉得自己没有做好,紧张地躲到一旁。此外,有一部分孩子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因为母亲觉得没有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抱有亏欠的心理,结果过分地满足孩子。但通过参与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很多孩子在风老师眼里都有了变化。
风老师说,有个9岁的孩子,老师不关注他就会哭鼻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接受了自己,给自己起名叫“爱哭鬼”,然后通过活动慢慢改变,最后自己给自己改名叫“爱笑精灵”。
在野外观察活动中,有的孩子怕黑,不敢晚上外出,有的孩子怕虫子,不敢近距离观察。朱老师认为这都是在男性角色缺位的家庭中,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和勇气的表现,通过几年来的活动,在朱老师的陪伴下,怕黑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夜晚出行,怕动物的孩子也尝试着摸过小动物和昆虫。
参加过朱老师的课程后,很多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开始主动和他闲聊,而小一点的孩子会扑到他的身上,拉着他的手和袖子,抱着他的脖子和大腿,“好几次,我们下山回来的路上,几个孩子‘挂’在我身上,都快把我的衣服拽掉了。”
有一些孩子参加完活动后,仍会想着朱老师,在生活中看到了陌生植物或动物,就会拍下来让妈妈通过微信询问朱老师这是什么品种,朱老师也都乐于解答,甚至有妈妈在买菜时问朱老师:“这是什么?能不能吃?”
孩子的状态在改变,妈妈的状态自然也有变化,有独抚妈妈在参加完活动后说:“看到孩子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觉得面对未来,多了一份安定感。”
分析
教育需要更多“男性参与”
根据民政部每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从1984年的0.39‰升至2019年的3.4‰。对于单亲家庭“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朱老师和风老师都认为,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即便不是单亲家庭,孩子接触男性的机会也比较少。
作为学校教师的朱老师说,在他所在的小学里,除了体育老师和部分科学老师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师基本都是女老师。女老师和男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女老师往往更严厉,孩子们更害怕,而男老师则显得相对温和,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被保护、可信赖的感觉。所以,在学校里,学生们上男老师的课和上女老师的课时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男性角色在生活中给孩子更多的是树立一种榜样力量,男老师的课程活动中更偏向探索,更喜欢社交,户外实践更多,这些恰好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勇气、自信、开朗的性格。”朱老师解释说。
风老师则更希望通过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提升自信。他会安排更多的对抗性游戏,比如让孩子跟自己摔跤,当两三个孩子合力把老师摔倒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团结和力量。
“男性角色在日常体现出来的是力量感,这一点是妈妈无法给予的。而这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很重要。”风老师说。
刘蕾希望,通过风老师和朱老师这类活动,让独抚妈妈们知道,即便孩子离开了父亲,仍旧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接触男性角色,比如老师、教练等等。而同时,她也希望那些离异的父亲,能够常回家陪孩子玩,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单亲家庭并不一定是问题家庭。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并不一定会受影响,关键在于孩子的父母和全社会如何去做。”刘蕾说。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