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资讯丨00后们20岁就在相亲,婚恋焦虑如何破?

2023-02-14 10:09:49 来源:教育在线

与持续走低的结婚率相对的,是年轻人愈发严重的婚恋焦虑。2023年开年,国内某知名婚恋平台发布了《2022~2023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70后~00后“三观”洞察》。报告显示:“相亲平均年龄”在逐渐降低,从“70后”的男性人群26.4岁、女性人群25.4岁,降低至“00后”的男性20.6岁、女性20.2岁。许多单身年轻人正努力在交友软件、相亲聚会上试图高效寻找条件适配的伴侣。科技带来了更多元的交友手段,却加深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不信任感。为何人们可以透过网络高效地结识陌生人,却很难发展长期深入的亲密关系?我们如何理解当代的婚恋焦虑,这些有关情感生活的烦恼与痛楚与当下的情感文化有何关系?澎湃问吧邀请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刘子曦,一起聊聊婚恋焦虑问题。

代际观念冲突


(相关资料图)

@一条猪kk:我的思想其实很开放,不觉得结婚是必须的。但是我父母总会用“不结婚就是不负责任”,“没孩子老了之后会被欺负”等说辞来给我压力。一方面我并不接受,但另一方面我也会被这些传统观念影响,怕自己老了真的很孤独。请问我该如何对待这种矛盾的心理呢?

刘子曦:我想你提到的这种矛盾的心理非常普遍,尤其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这种纠结矛盾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一方面,个体化的进程正在推进,传统的社会组织方式,如家庭、家族等集体性的社会单元在解体,以个体为中心的利益结算单位在崛起,婚姻也在个体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改变着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像你说的,上一代人对于婚姻的理解与年轻一代,差别很大,两代人在观念上并不一致。这部分源于我们的社会经历和所处的世代文化并不相同。婚姻的意义,如性别角色、劳动生产、福利供给(如养老、照料)等等,都在经历去制度化的冲击。

年轻人对婚姻的追求更多基于主体间是否存在浪漫爱情、双方在亲密关系上的内在感受,而非婚姻的社会功能,为结婚而结婚,为养老而结婚,为社会承认而结婚,愈加被认为没有必要。也许,你所言的观念冲突更多地指涉婚姻在这些社会功能和社会规范上的世代差异。不过左右人们是否结婚、如何理解婚姻的力量非常多元,除了世代文化,还有人生进程。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人生有不同阶段,不同的年龄对待同样的问题,看法也不同。

相信你父母对你的“施压”,以及你对老年独居生活的担忧,也是对人生进程中各种重要问题的关切,希望为这些问题寻找恰当的解法,提前做好准备。但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纠缠在一起,很难彼此分离,于是在心理层面会产生许多焦虑感与矛盾感。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从我的研究经历去看,个体还是有能动性的。可以对传统、现代这些看似二元分立的观念进行重组,选择“看重什么、看开什么”,也可以对所谓“完美的人生脚本”、“标准的人生体验”等等刻板印象做一些反思,欣赏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尝试拥抱人生中各种可能性所带来的、具体的快乐。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婚姻和爱情都看作一种可能的生活,而不是必然的任务或一定要拒绝的负担。最后,如果真的很担忧养老独居等问题,可以尝试着将这些问题具体化,为它们寻找一些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高学历人群婚恋困境

@张筠珺:我是一名偏远地区的211研究生。最近在返乡过年时发现,收入越高在家乡相亲市场中越是优势,而这一部分人也往往能够顺利地借助人际传播方式完成相亲。

但学历高反而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比如我的一位发小,在听说相亲对象是一名985研究生后感到畏缩。是否学历较高的人群应该更多通过网络而非传统的人际沟通相亲结婚呢?

刘子曦:你提出问题涉及到“高学历人群的择偶渠道与模式”,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当今的婚恋市场中,“教育”是不同人群标识自身与他者,彼此进行婚姻匹配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学历背景意味着不同的人际交往圈子,也意味着所接触和接受的社交方式与交往场所不尽相同。高学历人群在求学、职业、文化偏好上的特点,导致他们与血缘、地缘等传统的社会纽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其缔结亲密关系的过程中,也与这些传统的、制度化的社会中介机制更加疏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人群必然或应该通过互联网或社交软件等数字媒介来找对象。

一方面,要考虑到自身使用这些媒介的需求,是广义的情感社交,还是相亲结婚,如何从线上交流走向线下交往。互联网的匿名性、平台的商业模式、匹配池的特点等都会深刻影响这些需求的实现。建议在使用之前,详细了解一下身边用户的体验,而不只是看广告宣传或平台自己的营销画像,赛博用户画像不等于真实个体的集合,更不等于个体的交往体验。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是否可以更好地协调不同的匹配媒介,例如,用社交媒体把传统的社会纽带盘活,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格局,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理解与需求。毕竟以真实人际交往与真实社会关系组成的信息网络是更精准、更智能和高效的信息网络。

异地恋能否长久

@辛潮的大象:本人95后,男,现在也面临婚恋焦虑问题,总觉得去相亲不如自己碰,但怎奈自己也不是特别善于主动和心仪的女孩发展亲密关系,不得已只能由父母安排相亲。而且本人将在异地读博,很多人都说异地恋不会长久,请问是这样吗?真要谈一场异地恋的话,要怎样用心经营,才能让它最终修成正果呢?

刘子曦:你所说的异地恋不会长久并大概不是指所有异地恋一定不会长久,这只是一种普遍情况,这意味着人们在处理异地亲密关系时,可能面临一些同城关系不会遇到的“困难”。比如沟通时间的不同步,缺乏共同的生活体验。但这并不是说,异地亲密关系一无是处对所有人而言都不适合。事实上,对于那些在亲密关系中较为独立、对对方陪伴需求较少的群体而言,异地恋不是件坏事。在生活中,所谓“朝朝暮暮”式的情感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形态。在这个高速流动的时代,人们总要面对彼此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同步。媒介化的沟通方式如果不当,造成的焦虑感其实不亚于异地恋。

更简单地说,异地恋不长久只是一种说法,同时存在的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要看这些说法针对的具体内容和问题是什么,不需要马上套用在自己身上。你个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其中的体验,不需要满足某种范畴或者答案。后者只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参考,你究竟要不要开始异地恋,如何维系你的亲密关系,这些问题是否存在,以何种形态存在,如何做改变,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提到的“用心经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一段感情的质量和意义并不是数学计算公式,也不是说结成了婚的才算好感情。爱情本身就具有价值,TA不需要其他的结算方式。用心体会,共同成长,顺其自然可能会更像“正果”。

感情不能承受之重

@平静自由:在亲密关系中,对方时常认为我没有较好地满足对方情感需求。我时常以工作为中心,认为建立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当下较为重要的事情,从热恋期走过后,我比较需要一些平静,也需要男性的情绪价值,对方也是难以提供。

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我们有时很难从对方角度思考,产生了很多矛盾。面对这种情况,这段亲密关系的取舍,您是否可以给出意见?

刘子曦:因为我个人并不认识你和你的女朋友,所以无法告诉你是否该继续下去。有很多恋爱课程都以“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来解释你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的困境。但在我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太过表面。可以尝试与对方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倾听对方的需求,做出一些具体的改变,不要对需求上的差异过分的贴标签或归因,也许是一种寻求改变的方式。另外,要明确哪些是亲密关系可以承载的,哪些无法靠情感性的互动解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感情不能承受之重。

婚后育儿担忧

@lilili666666:我和老公常年分居两地,他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照看家庭。孩子是个男孩,3周岁,我觉得孩子在成长缺失了父爱,胆小,像个女孩子,特别依赖妈妈,独立性也不强,这很让我担忧。爸爸不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这样的情况怎么才能改善?

刘子曦:从你的文字里,能感到你真的很关心孩子的成长,是位负责任的好妈妈。虽然这个问题跟婚恋焦虑没有直接关联,但我想,婚后生活和育儿也是人们对婚姻充满纠结的重要原因。

两地分居实际上非常普遍,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也有类似的担忧。抛下研究者的身份,我自己的朋友就面临着类似的困扰。我想提供她的经验作为参考。许多时候,当我们担忧因为自己或配偶没有足够的参与,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这种担忧具体化成能操作的问题。比如,是否能让爸爸多跟孩子视频,能否在妈妈带孩子的时候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多参与集体运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人的成长是一阶段一阶段的,所以聚焦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内容上,会更有针对性。另外,我的朋友在讲述了她的故事后,告诉我“母亲快乐,孩子能感到快乐,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一个快乐的家庭好过一个完美的家庭”。

关键词: 亲密关系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