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丝路重镇 闪耀中亚的世界遗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赴乌兹别克斯坦特派记者 谢亚宏】“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在这个中亚古老谚语中,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的希瓦古城,魅力尽显无遗。这个人口只有大约5万的小城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重镇,在世界历史中留下重要一笔。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前去此地探访。
已建成2500多年
希瓦位于阿姆河下游绿洲地带,与周边区域一起被称为“花剌子模”。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1997年希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庆祝了其建城2500周年。当地学者胡代别尔加诺夫向《环球时报》记者叙述的版本则更为悠久:圣经人物诺亚的儿子在这里发现了一口井,据称这就是希瓦的起源。
据称,希瓦真正载入历史的时间是在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被称为“代数之父”的数学家花拉子密8世纪出生于希瓦。公元10到11世纪,希瓦先后被纳入塞尔柱和花剌子模帝国治下,科学知识在这里得到传播,并诞生了一批哲学家、天文学家等。在蒙古军队13世纪的西征中希瓦被摧毁,但城市慢慢重建并恢复了原有的地区学术中心地位。
16世纪初,希瓦所在的花剌子模汗国正式宣布独立,并于16世纪末因阿姆河改道而迁都至希瓦,从此汗国也被称为希瓦汗国,成为中亚三大汗国之一。
进入19世纪后,希瓦成为英国与沙俄大博弈的战场,沙俄以希瓦汗国从事奴隶贸易和沙俄商队遇袭为由多次攻击这里,并最终成功使其成为附庸。
1924年原希瓦汗国领土被纳入更大的版图,希瓦从此成为一个小城,连省城的地位都失去了,但也是因为这样它基本没有被随后的苏联工业化进程所影响,古城样貌保留至今并于1990年被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希瓦古城的受保护区域被称为“伊钦·卡拉”,即乌兹别克语“内城”的意思,完整坚固的土坯砖墙保留有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面积达26公顷。各类建筑呈现了17世纪以来不同年代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老城内至今仍有不少当地居民,往往景点旁边便是由当地民居改建的商店、餐馆和民宿,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前来的游客仍能感受到这里的活力。
四座城门守护人类瑰宝
与中国的古城墙类似,希瓦内城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并有着相应名称,游客一般从景点最密集的西门进入。进门右侧便是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由同名统治者于19世纪初下令建立,是中亚最大的伊斯兰建筑之一,其内部已经被改造为一家酒店。它的旁边则是著名的卡尔塔·米诺宣礼塔,意译为短尖塔,塔高29米,底座直径14.2米。实际上,阿明汗本想将其建筑至80米高,不过后来因他与外敌交战被杀而中止。短尖塔外立面均被深蓝色和白色陶砖、琉璃瓦覆盖,在当地阳光的映衬下显得闪耀异常,是游客最爱的打卡景点之一。
古城中心的帕赫拉万·马哈茂德陵墓建筑群则是另一处著名景点。帕赫拉万·马哈茂德是一名生活在13世纪的诗人,他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逐渐成为人们朝拜瞻仰的对象。陵墓所在的清真寺修建于19世纪初,建筑风格大气雄伟,巨大的圆顶覆盖着蓝色琉璃,因此也被一些游客称为“希瓦的蓝色清真寺”。古城内的制高点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的宣礼塔,这座建筑高56.6米,站在塔顶城内风光一览无余。虽然修建时间接近现代,但塔身一圈圈的珐琅瓦片依然充满古朴气息。
除了建筑,记者认为古城内值得一看的还有散布在各个建筑中的展览,介绍了希瓦汗国从建立到灭亡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有不少中国元素,比如统治者宫殿内的中国花瓶、餐具、中国钱币等。
中国帮助修复古城建筑
中国2019年帮助修复了希瓦古城中的建筑。为此《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伊钦·卡拉内城博物馆办公室一探究竟。负责希瓦古城维护的中心主任霍吉耶夫带领记者来到了中方参与修复的两座古建:位于古城北门附近居民生活区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这里远离热门景点,却是有代表性的伊斯兰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中方修复之前,两座建筑200多年来只在苏联时期有过一次小的修缮,墙体、地基等均已出现严重问题。
霍吉耶夫称,中方帮助修缮的是古城内险情最严重、修复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两处建筑。此前他们对于中方的修复水平也有担心,但中方的实力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中方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并加固了古建的地基。伊钦·卡拉内城博物馆文物保护处主任库尔班诺夫告诉记者,与中方的合作是希瓦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与外国合作的文物保护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交流了经验,也加深了感情,希望与中方专家继续加强交流。
伊钦·卡拉内城博物馆馆长沙基尔·马达米诺夫对记者表示,中方持续多年的修复工作取得良好成果,如今古建旁设立了纪念碑记录这次成功的两国合作。“如今,希瓦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多,我作为管理方热情欢迎中国朋友的到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