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过去的两个月,高铁上发生了不少热搜新闻,有点“修罗场”的意思。虽然有点发憷,但生活在高铁可以直达县城的长三角,带着四岁的娃往返自己家和孩子外婆家,每次开车来回属实没必要。暑假期间“铁”着头带娃坐了几趟高铁,庆幸都风平浪静,仿佛现实和网络上真有“次元壁”。
有一次,孩子嘴馋想吃零食,拖着我满车厢找售货员阿姨,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售货列车员忙别的去了,平时总是走来走去吆喝的小推车,这次穿越几节车厢也找不到。孩子正处在刚开始突破“零食禁令”的年纪,我们答应他只要旅途中保持安静,就可以吃高铁上的“特供零食”。所以吃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期待。谁知期待落空了,无论我们怎么安慰,承诺下车就给买好吃的,他就是不高兴,越哄越委屈,最后终于憋不住,站在车厢中央嚎啕大哭。
当他的憋下去的嘴,角度弯曲到极限,弹出第一个哭腔的那一刻,我心里只有大写的两个字:完了。
果不其然,全车厢的目光瞬间投射过来,我不敢接任何一个人探寻的目光。这个夏天读过许多篇所谓“厌童”文章后,我已经自动将这些目光想象成一把把谴责的刀子,带着他们过往在“熊孩子”那里受到的伤害,朝我“扎”过来。
手足无措之际,一个年轻女孩走过来,我以为她要经过去洗手间,连忙拎着孩子侧过身。结果女孩蹲下来,递给孩子一个山楂棒和一个梨:“小朋友,我请你吃东西,你想吃哪个呀?”孩子被猝不及防的关心吸引了,立刻收声,噙着泪看向我。我拼命点头,就差给女孩来个“滑跪”了。得到同意后,孩子又重新做回快乐的小猴子,没皮没脸地吃着东西。
后来,这位女孩甚至换了位置,坐到孩子旁边的空位上,和娃聊起了天。一个四岁的男娃、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姐姐,两人从猫咪狗狗聊到宇宙恒星,创造了一番充满奇思妙想、理解错位的对话,惹得几个后排乘客爆笑。我收获了放松的旅程,孩子也因为自己的表达被听见被回应而格外懂事。小姐姐,应该也是开心的。
真的,小姐姐就像心软的天使,动动金手指,一下子消除了我人生中的一个社死时刻。
作为一个自诩自律的母亲,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成为公共场合的那个“麻烦”。各种礼仪绘本早早刷起来;出门前一定会约定不乱碰不乱摸不乱跑不大喊大叫;稍微高档些的餐厅,就会不厌其烦地让孩子学着大人压低声音。实在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发出什么不好的动静,一定会带着孩子光速离开现场。
孩子憋屈,与孩子天性斗的家长更憋屈。我为不背上“熊孩子”的骂名,精疲力尽,必须换来路人“孩子有教养”的盖章认证。这种心态渐渐成了一种执念,持续输出带娃焦虑。可与焦虑相悖的是,我现在调动全部回忆,好像也没有孩子被嫌弃、被排斥的遭遇,反而他好几次被陌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哄着玩,就像我还没当母亲那会儿,也爱逗人家的孩子。他是个猫一会儿、狗一会儿的娃,并不十分乖巧。这是“幸存者偏差”?还是年轻人们都带着“面斥不雅”的体面忍下了,跑到网络上去吐槽了?可能两者都有吧。
从不长的生活阅历来看,自己的体验总比别人的观点,更可靠些。我能做的就是,在反感者冲到面前指责孩子之前,尽本分教给孩子文明的规矩,好好接纳陌生人的善意,然后回馈给这个世界善意,其余便不作他想。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