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神剧陪伴的暑假是不完整的

2023-08-12 10:18:03 来源:澎湃新闻

窗外是炎炎夏日,躲在屋内一边看剧一边消暑可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很多网友都说,缺少了《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神剧”陪伴的暑假是不完整的。

如今,信息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让我们不必在苦苦守候在电视机屏幕前,电脑、手机、平板,看剧的模式和渠道更多了,能看到的影视剧也有了更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容。可是,我们仍然会偶尔会怀念那些在暑假里追剧的时光,难忘那些经典剧集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和那些深深印刻在心里的经典相比,不少拥有更先进技术、更完善制作、更丰厚资源的当代影视剧为何反而很难支撑起我们的审美、精神需求?它们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相关资料图)

这段时间里热播的国产影视剧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其中不少作品一旦触碰现实生活,往往就露了怯:打工人拎着爱马仕,普通白领住着大平层,女主角入睡不卸妆,男主角20出头就能当总裁……难怪有不少网友调侃:你的“现实生活”和我的“现实生活”好像不是一回事。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缺的未必是创作者的想象力,未必是选材不够新颖,未必是主题不够厚重,而是广大观众最希望看到的“生活味”。归根结底,就是缺少对真实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记忆工业化”的趋势

最近两部热播的言情剧《偷偷藏不住》和《我的人间烟火》在和观众见面后,都在舆论场上遭遇了相当猛烈的吐槽。但比起“未成年少女的恋爱合不合适”“恋爱脑和利己主义的结合该不该祝福”那些颇具争议性的问题不谈,回过头来看,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过于追求“求奇”“求怪”,剧情的走向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正常思维逻辑。

然而,尽管艺术质量和公众口碑都不尽如人意,却并不妨碍这两部剧获取客观的流量和关注度。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一眼假”的影视剧,偏偏就能大行其道?

信息时代和媒介时代,形成了“记忆工业化”的趋势,即我们今天吸收的记忆是由大工业(比如好莱坞大片)生产出来的。进而言之,我们的视觉和思维正在被精心地“算计”——越来越多工业化生产的流媒体影视剧用视频的蒙太奇代替我们做选择,引导我们去看它让我们看的东西,这正是对懒惰而虚弱的现代人的迎合。

正因为经常看甜宠剧、肥皂剧的人事实上会让自己头脑放空(什么都不用想),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的人间烟火》会出现职业是消防员的主角随意玩灭火器的低级错误,为什么《偷偷藏不住》里的女主看起来长大了,精神上反而越来越小,表现更像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我们越习惯于这些幼稚化的情节,就越会失去严肃深刻思考的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味”更浓的影视剧,都会要求观众思维的高度参与,要求记忆力与想象力的积极工作——它要求我们调动一切既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去体会,去反思,而不是顺从、妥协。因此,必须警惕“记忆工业化”的趋势,让国产影视剧里的“生活味”更浓郁。

文艺从“热搜”来?

文艺从生活中来,这本来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不少国产影视剧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热搜”当作文艺创作的源泉。

最近的热播剧《不完美受害人》聚焦“性侵”“职场性骚扰”,引发热议。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该剧发现、揭露了社会问题,而是它从社交媒体的热搜话题、舆论热点找到了题材,然后再进行了“情景再现”。

这似乎也成为不少影视剧爱走的“捷径”,每次只要更换一下“热点话题”的基本信息,然后再运行这套算法,就可以一键生成“优秀现实题材影视剧”。比如,《三十而已》《欢乐颂》对都市女性话题的呈现,《小欢喜》《小舍得》对育儿、成长话题的讨论,《都挺好》对家庭纠纷的描述等等。表面上看它们都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但事实上,它们只是被“热点话题”牵着鼻子走,把文艺作品曲解为网络热搜的大集合。

于是,国产影视剧常常会出现高度符号化的人物,他们的作用就像用ChatGpt写好的一套程序。比如,主打女性题材的影视剧里,女主人公的母亲永远软弱怕事、输出焦虑,父亲永远唯利是图、节外生枝,于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就使她成为了不幸的受害者。

文艺作品本应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然后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和手法展现出人们希望的、期待的,或者警惕的、忌讳的事情。然而当下的不少国产影视剧创作模式却本末倒置,先通过热搜预设一个话题,再以此为基础,炮制出虚假、造作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会在看完许多热门剧集后感到“狗血”“悬浮”的根本原因。

一个必须正视、警惕的现实是,银幕上充斥着的各种“伪造的现实生活”,正在不知不觉间改造、扭曲观众的观念——这正是当下互联网舆论场中各种对立、分裂现象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广大创作者必须明白,不能把迎合或挑逗公众的情绪放在首位,更不能把激发、获取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当作目标,真正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老百姓关注的社会议题,才是当务之急。

生活,还是生活

如果题材离开了当代现实生活里的家长里短,影视剧创作就不再需要“生活味”了吗?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创作者把目光转向似乎更方便虚构的谍战剧、玄幻剧、仙侠剧,就可以无所顾忌、大展拳脚了。

事实并非如此。回想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神剧”,它们也不乏夸张的情节、虚构的桥段,但其中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总还是能把我们牢牢按在屏幕前。

当下不少谍战剧、玄幻剧都有堪称豪华的卡司阵容,剧情却屡屡被观众诟病为“降智”。其中脸谱化的表演模式,比如主人公的冷面装酷,女性角色的咋咋呼呼,都惹来不少观众的无情吐槽。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多年前的经典谍战剧《潜伏》,相似的题材和剧情,为何就能让观众念念不忘?说到底,还是因为余则成、吴敬中、李涯以及陆桥山等人物身上的“生活味”更浓,展现出的性格和特点都能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由此可见,需要尊重生活、挖掘生活的文艺作品绝不仅仅限于所谓现实题材的影视剧。

今年《漫长的季节》广受好评和赞誉,原因并不复杂:该剧虽号称“悬疑”,但真正的重心,却落在命案之外。无论是对于生活状态的关注,还是剧中喜剧元素的呈现,都是在消解命运的沉重感,讲述人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自己的困境的。用导演辛爽的话来说,“⽣活本身其实是最大的悬疑。因为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下⼀刻会发⽣什么,你的命运下⼀刻会给你什么”。

任何类型的影视剧,本质上都是在讲述人的故事、生活的故事。所以,不论镜头对准的是什么地方,描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观众始终关注到的还是生活本身。因此,只要回到生活、深入生活,相信国产影视的创作者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它们成为新一代观众心目中的不朽经典。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