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专注表演,少点遗憾

2023-08-16 17:05: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近日,上海图书馆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开展的阅剧场剧评系列讲座活动,邀来了著名演员王志文,与学者孙甘露、吴俊、周轶君、毛尖、朱康、罗萌、黄锐杰、丁雄飞、陈琦一起,共同讨论他的影视形象,一起走近“我们这个时代的‘狂人’”。


【资料图】

王志文

王志文曾被誉为台词表演的教科书,34岁就拿下金鹰、飞天、白玉兰三项电视剧大奖,是最年轻的大满贯获得者。也被看作最叛逆的公众人物。戏外的狂狷和戏内的极致状态,让他成为中国当代影视史不可多得的风景。三十多年来,王志文出演了上百部影视剧作,在他的人物塑造中,始终可以看到溢出“典型性格”的思考和把握。他成全角色也解构角色,他为表演贡献典范,然后为下一次表演自我突围。

主持人毛尖将王志文的出现看成“发生在中国电影史80年代的一个单体的新浪潮现象”,看作是“我们对全球电影新浪潮中那些著名演员的应答”:“王志文是我们银幕上的‘中国狂人’,是一种时代精神达到峰值,时代美学发生转换时,在一个演员身上的赋形。”她表示,这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演员形象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的一种“狂人”形象,“这种形象是一种政治形象,经济形象,美学形象,一种上下层建筑沟通时候的文化形象。”

《过把瘾》截图

影评人、译者陈琦提出,《过把瘾》中王志文扮演的方言一角,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经典形象。《过把瘾》中描绘的爱情,影响了一代中国年轻人。人文学者朱康提到,王志文在八九十年代出演的多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多是描绘主人公在人潮汹涌的都市中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在爱情当中不是去寻找跟对方情感的交流,而恰恰是在情感上寻找一个内心完美的自我,它使得这首歌里所表达的爱情,有一种自我疏离的感觉,这与八九十年代的浪漫爱有了一种质的差别。”

学者朱康认为,在上世纪末,由于现代大都市的发展,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商品式的“炫货”当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断形成一种替代性的链条,再也没有浪漫爱所希望的所谓永恒的情感,变成了情侣之间不断的替换。“ 都市人潮汹涌的都市构成了时代浪漫解体的外部空间,也是它解体的内在缘由。”将王志文参与的爱情叙事的影视剧综合在一处,“我们就可以看到在1990年代人们情感上的不确定性,最终是现实对梦境的替补,后任对前任的替补,由这种关系里人们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疏离。总之,在90年代,我们发现了、遭遇了爱情的危机,自我疏离的人,最终在爱情里面体验到多种多样的可能,也面临着情感不确定性的风险。”

陈琦还笑称,“王志文承包了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形象”。纪录片导演、写作者周轶君则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固定角色,而是一种底色,这种底色成为了王志文作品和角色中的特征,“他扮演的这些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环境里,但他始终跟环境有疏离感。”而知识分子也成为王志文身上某种挥之不去的气质,弥漫在他所演绎的各种人物之中。

在互联网平台上,王志文和他的许多作品,被当下年轻观众重新翻找出来,二创,评鉴,其优秀的台词功底,被全网赞美,誉为“台词总教头”。王志文在现场对此做了回应,他笑称大家把他说得跟林冲似的,“‘做教头’这事不好,还是尽可能把自己的那点事儿做好。”他坦言,背背词、说说词,“都是我做演员的本职工作”。“尽量地把‘背’和‘诵’这两件事做得有点进步,让自己如意一点,让听者也悦耳一点,对得住工作。如果不断地懈怠自己那部分的能力,那就换职业,不做这个工作。”

《黑冰》截图

另外,《天道》《黑冰》等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如今也在网上的年轻人中,大为火热。其中不少台词被现在的年轻人奉为“成功学”或者“人生哲学”。王志文说在当下能够得到年轻观众的选择是他的荣幸,“这两部剧应该说时间比较久远了,如果还能够在一些年轻人的网站上得到他们的选择的话,我要感谢他们。”他特意提到了电视剧《黑冰》已离世的编剧钟道新先生。“是一位非常杰出、我非常敬重的作家。我们决定要拍这部剧作以后,就请钟先生一起来帮助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个剧本做得更有意思,钟先生对于《黑冰》整个剧作上的帮助和付出是我们每一个剧组成员都难忘的,观众们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但请大家记住钟道新这个名字,他有很多好作品可以供大家来分享,谢谢你们。”

现场有观众提问,时代变化太快,每个人都会有迷茫,“您会想坚持一些什么?或者改变一些什么?”

王志文坦言,“这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鄙人一直在做着(表演)这一件事情,就是为了刚才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让遗憾变得少一些。你专注于一件事情,去享受着、去不断地感受着、拓展着,就不会让你迷茫了。”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