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改编观察丨《长相思》:“亲妈”坐镇改编,更容易成功?

2023-08-26 11:12:5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网文被改编成影视剧,网文改编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网文改编观察,提取当月网文改编中存在的某个共性问题,与大家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8月聚焦的网文改编为《长相思》。

8月进入暑期档的后半程,剧集市场依然热闹,一众经由网文改编的S+剧集收官或开播。《长相思》后半程虽然未能延续前半程的热度,纵观全剧也算是小爆款,热度领跑8月剧集,主演人气飞升。《莲花楼》有效播放量不及《长相思》。一度被寄予厚望的《七时吉祥》口碑热度双双失意。

《长相思》杨紫海报

批评家们常常低估大众的审美。事实上,一部获得大众认可的剧集,是大烂剧的概率不高,相反,它更有可能是方方面面没有太多短板的作品。就比如《长相思》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但总体而言,它的剧本、表演、服化道基本在线。与之相对,一部热度口碑双输的作品,那么它大概率在剧本、表演等层面多多少少有问题。例如《七时吉祥》剧本上相较小说有大改动——连主人公的人设都给改了,而杨超越经由多部她主演的剧集证明了她确实还不具备扛剧的演技,剧集不及预期绝非观众冤枉了它。

《长相思》由小说作者桐华亲自操刀改编,它的改编差强人意,《七时吉祥》的小说原作者九鹭非香并未参与剧集的改编,它的改编确实失利了。这不免令人猜想:剧本的成败是不是与“亲妈”(指网文作者)坐镇与否相关?由“亲妈”担任编剧,成功的几率是否就更高一些?

桐华担任《长相思》编剧

值得说明的是,这一问法的潜台词,并非指涉——由专业编剧改编网文,失败的几率就更高。事实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IP改编剧,均脱离了原作者、由专业编剧承担改编工作。能够把握原著内核、改得比原著更出彩的,有之;魔改原著,却依然成功的,有之;改得一塌糊涂,结果扑街的,有之;对原著亦步亦趋地进行改编,却仍然扑街的,也有之。

《七时吉祥》的编剧团队主要来自制作方恒星计划

它很难一概而论。这既取决于原IP本身的质感——有可能原IP就很烂,怎么改都救不回来,编剧无力回天;也有可能原IP具有强烈的文学性,由于小说与影视属于不同媒介,在转换时造成原著精华的流失……

既然如此,我们之所以仍然纠结于网文由“亲妈”改编会否更好,是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编剧“魔改”失败了,观众不免假设,如果有“亲妈”在,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另外一种是,“亲妈”坐镇改编,播出效果也还算理想,我们不免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探讨网文改编是否可以让“亲妈”更多参与,从而总体上提升网文改编的成功率。

播得还不错的《长相思》由此成为我们本月的观察样本。“亲妈”做对了什么,让剧集口碑热度都不错?“亲妈”是否也有未能突破的局限,导致剧情后半程有些疲软?

诚然能写好网文,不一定能写好剧本——毕竟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相较于外来的编剧而言,作者本人大概率对作品更熟悉、更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核——毕竟网文是作者一笔一划写下的;加之,由于网文强烈的互动性,作者本人能更清晰地了解读者究竟是更喜欢网文的哪个人物、哪些桥段,在改编时能够最大程度保留。

所以,相较于平台先入为主的“数据”思维——比如应该怎么改观众可能会更喜欢,“亲妈”坐镇或能避免“数据至上”造成的流俗,避免迎合套路而对原著的精神内核造成破坏。

这一点《长相思》体现得很明显。原网文的两大特色,一个是“一女多男”,一个是官配非第一男主,都在剧集中保留下来了。

《长相思》中,有四个男性同时喜欢女主角

以往影视剧中的“一女多男”,基本上都有明确的男一号,至于男二号、男三号、男N号,他们只是在重复同一个功能:证明女主角具有强大的魅力,以至于无数优秀男性竞折腰。这些优秀男性有可能同时围绕在女主角身边,但只有男一号与女主角有大量对手戏,其他均以配角形式出现,亦或者,众多男性角色呈现出阶段性“更迭-接力”的特征,一开篇是这个(然后死了或消失了),下一个阶段是另一个,再下一个阶段又换一个。但不论何种情况,这些男性均是女性成长途中的贵人,得益于男性的一路扶持与相送,才有女主角脱胎换骨的成长。

也由此,以往的“一女多男”只是玛丽苏不同形式的演绎。虽然一些实力派演员领衔的大女主戏,质感上会更“高级”一些,但两性关系上往往并无全新的表达。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由桐华本人来操刀《长相思》的改编,剧集确实有可能为了凸显小说中的某个男性角色,从而弱化另外两个男性角色,由原本的三个男性平分秋色,变成鲜明的主配之分。

为什么原著中的“一女三男”那么重要呢?这不仅仅是让观众有三组不同的CP可以嗑,更关键的是,在清水镇期间,玟小六(杨紫 饰)并非依附于玱玹(张晚意 饰)、涂山璟(邓为 饰)和相柳(檀健次 饰),反而是他们对玟小六有所求,玟小六给他们不同的付出和回应,促成他们对玟小六情感的萌芽。

男一号玱玹(张晚意 饰)

由此,“一女三男”变成一名女性是如何以她强大而具有包容性的生命经验,对其他男性形成感召。这也就摆脱了玛丽苏剧中女性的附庸位置,凸显女性的主体性和不一样的“女性逻辑”。

男二号涂山璟/叶十七(邓为 饰)

用戴锦华教授的话来说,一部真正张扬女性价值的大女主作品,女性应该能够“代表着另外一种逻辑,或者是逻辑之外的逻辑。如果女性只是男性的另一个版本,而且是在逻辑上没有差异的版本,那我觉得,它就不那么新鲜,也不那么有价值。我一直寄希望于女性的生命经验所累积的历史,能够成为另外一种资源,成为面对由男性主导的现代文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以便给我们打开可能性”。

在玟小六与三个男性的相处过程中,多多少少可以看到戴锦华教授所谓的“女性的生命是生产性的,女性的生命经验当中包含的并非消耗性的、占有的、征服的东西”。流落民间三百年的玟小六,虽然有惨痛的经历、有创伤的体验,她的善意从未枯竭,她力所能及救赎他人,于救赎中蕴藏的也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征服,而是对平等的、真诚的、可信赖的关系的渴望,并为之努力经营。这在男性向的“一男多女”关系中是很难见到的。

相柳(檀健次 饰),檀健次特别主演

所以,《长相思》清水镇部分的戏份好看,观众可能只是感性上觉得不同的CP很好嗑,但“好嗑”的背后是玟小六这个角色的独立、丰富与强大,并彰显了不同于征服、占有和凌驾的“女性逻辑”。

如果不是桐华坐镇,《长相思》改编上也很容易落入另一个窠臼:第一男主角,一定是官配;哪怕官配be了,也轮不到男二号与女主角喜结连理。

剧版《长相思》则完全按照小说的情感节奏在推进——玟小六没有选择男一号玱玹,也没有选择特别主演相柳,而是选择男二号涂山璟。

男主非官配,一度在微博上引起热议

“一女多男”是桐华小说中的常见人物模式,比如观众都熟悉的《步步惊心》。这显然不是“买股文”式操作(一女多男,让读者猜“官配”),而有着更深的寓意,即经由女主角选择了谁、放弃了谁,凸显女性的价值抉择,进一步凸显女性的主体性。

换言之,玟小六放弃了玱玹、放弃了相柳,选择了涂山璟,并不是简单地站CP,她的放弃意味着她对某些价值观的不认可,她对涂山璟的认定意味着她对另一种价值观的遵从。在放弃与抉择中,我们也就可以透视主创者最终所要传达的精神取向。

玱玹,是以前古偶中常见的一类男主角,比如他会让人想起《东宫》中的李承鄞,爱江山、爱权力。他也爱小夭,只是为了夺得更多的权力、站在更高的巅峰,他也可以利用小夭、可以舍弃对小夭的情感。读者和观众当然可以替他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诸如他的成长经历让他明白了有权力才可以保护所爱之人、他也是身不由己,等等。

玱玹最终站在权力巅峰

但这类男主角,一向不是桐华所认可的。小夭没有选择玱玹,就跟《步步惊心》中,若曦最终放弃八爷和四爷一样,这类更爱权力的男人,实则是传统父权的继承者,虽然他们会以权力保护心爱的女人,但他们从未扭转过父权下的权力逻辑——算计、割舍、征服、掠夺。

桐华确实偏爱相柳。小说中对他有很详尽动情的描写,剧中大体保留,也得益于檀健次出色的眼神戏,让这一组CP收获许多观众。清水镇时期,相柳与玟小六是同类,他们之间看似有更多对抗,但其实更自然、更轻松;在玟小六恢复王姬小夭的身份后,相柳的“美强惨”属性进一步放大,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深情也欲盖弥彰,相柳尤其显得令人怜爱。

小夭并非没有对相柳动过心,只不过在她开玩笑地说,当相柳可以放弃一切,她就可以跟他走时,相柳的眼神闪躲。看上去多么冷酷的他,每每在动情时慌张,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背负着其他责任,他无法放下这一切选择小夭。他可以为她豁出性命,却无法为她放弃复仇。

嘴硬心软、言不由衷的相柳

相柳看似与玱玹不同,他们做出的又是一样的决定。如果相柳背负的责任,是为了天下苍生(虽然听上去是俗套的大词),那么我相信小夭愿意追随,相柳的“责任”中有着信义做支撑,但它仍是传统父权逻辑的演绎:忠贯日月、匹夫之勇、以血偿血。

涂山璟赢得玟小六,也获得一些CP党的支持,但嘲讽他的声音不在少数。坦白讲,观众不喜欢涂山璟情有可原,比如他有未婚妻、退婚反复退不掉,说“愚孝”也不是太过分。

只不过,批评涂山璟的一些用词并不友好,诸如“男妲己”“好嫁风”“男绿茶”。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用来贬低女性的,而今用来贬低涂山璟,也足见贬低涂山璟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传统的男性思维。一方面潜意识里遵从“男强女弱”的逻辑,拒绝男性的“柔弱”,另一方面贬低女性在“情绪价值”方面的付出,如同以诛心之论将女性“婊化”,这一回也将涂山璟“婊化”了。

编剧为什么让小夭最终选择涂山璟?这本质上是小夭“女性逻辑”的体现:她选择的是一种“非消耗性、非占有、非征服”式的情感关系。涂山璟虽不完美,但他身上的父权痕迹是最淡的,他身上的攻击、掠夺与侵占性也是最淡的。

涂山璟一直在小夭身后

很难说,如果不是“亲妈”坐镇改编,《长相思》会保留原著这两个核心特色,它让《长相思》从一众面目相似且平庸的古偶剧中脱颖而出。观众哪怕没有get桐华的这些表达,也能感受到作品的不落俗套。

只是,剧版《长相思》自从离开清水镇、玟小六恢复王姬身份成为小夭后,剧情的口碑就开始下滑。症结在于,它依照小说的行进,仍然在“言情”的框架里打转,甚至由此消弭了玟小六在清水镇中建立起的女性主体性。

玟小六在清水镇有自己的事业,成为王姬后,她反而始终在“陪衬”的位置上,帮这个、帮那个,她自己的事业主线并不清晰。虽然桐华的作品表现了对男性权力欲的反感,但她倒也从来没有想过,“女性逻辑”在权力领域会呈现出如何的不一样。

小夭是否可以提供不同于玱玹、不同于男性的权力运作方式?

与此同时,由于玟小六在清水镇已经基本做出了她的情感选择,到了王姬阶段,“一女多男”的情感进展基本停滞,只是在不断重复、强化清水镇就建立的人物关系模式。编剧完全可以让玟小六对三个男性的“考察期”更长一些,保留情感走向悬念的同时,也能将不同男性背后所象征的价值观进行更详细的铺陈,激起观众更大的讨论。

所以,“亲妈”坐镇改编,如果原著质量不俗,优势是可以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和华彩片段;缺点在于,当局者迷,原作者常常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10年前或许并不过时的理念,10年后再原封不动地照搬就显得过时。

总的来说,网文大IP的改编工作,“亲妈”与资深编剧团队一起合作,或许是可行的模式。“亲妈”不一定亲自执笔编剧,但能以策划等形式参与剧本的创作,避免读者所认可与推崇的珍贵部分被破坏,避免改编走向“魔改”;之所以要引入资深编剧团队,是因为他们在两种媒介的转换、对当代观众心理的把握、对审查尺度的拿捏等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或能让IP改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编剧属于创作链条中的最末端,谁都可以“指点”编剧创作;很多制作方口头上重视剧本或者自认为很重视剧本(比如瞎指点让编剧不断返工),但给编剧的投入仍然很低。今年暑期档又一次证明了,编剧有多重要、剧本有多重要,应该给编剧团队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话语权、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资金投入。

除此,以后挑选网文IP得更谨慎,太烂的网文真的不要改编了,编剧也不见得救得回来。昔日砸下重金盲目哄抢回来的烂IP,就当自己是冤大头吧,真影视化了大概率会亏更多。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