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品味欧洲人的冰雪情结

2022-12-27 09:01:10 来源:教育之星

德国人把雪融入文学艺术


(资料图)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曾写道,在无数片神奇的雪花中,没有一片是相同的——正是雪花展现出的无穷无尽的图案和创造性令他为之着迷。在德语中,有上百个与“雪”有关的词汇,但德国人对“雪”的特殊情结远不止此。

多数德国人都喜欢冬天,也是冬季运动和冰雪项目的爱好者。每年第一场雪降临时,德国的“雪季”就正式拉开了帷幕,人们纷纷走到户外,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在德国,滑雪和雪鞋徒步旅行是最受欢迎的冬季体育活动。几乎每个德国人在孩提时代都拥有自己的小雪橇,每个村庄都能找到充当简易滑道的小山坡,从斜坡上飞驰而下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越野滑雪非常适合在德国的乡村地区开展,要求至少有20厘米厚的积雪,慕尼黑等大城市也会在公园里开辟专门的滑道,人们可以把这项运动与短途旅行结合起来。

德国的雪季较长,各地还会趁着积雪未化时举办各种形式的与“雪”有关的节庆活动。明年2月,黑森林地区将举办“雪雕节”,届时小镇贝尔瑙将化身为一个大型的露天工作室。在4天时间里,来自意大利、美国和德国的7个雕塑团队,将为观众展示耐心、力量以及精湛的技术,让巨大雪块变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雪雕。

在德语文学作品中,“雪”通常不是偶然落下的,它总是带有特别的寓意。科隆大学的德国语言和文学学者马丁·鲁塞尔分析说,当孩子在被新雪覆盖的地上留下印记,就会觉得自己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人。雪在作家眼中也像一张白纸,它抹去了旧世界的痕迹,并邀请人们在上面书写新的故事。

在格林兄弟时代,雪是和平、纯真和善良的象征。书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白雪公主”,童话中的王后希望她的孩子拥有“像雪一样白”的皮肤。据说,白雪公主的原型是出生在德国小镇洛尔的女贵族玛丽亚·冯·埃特尔,“白雪”的名字在她的故乡早有流传,寓意女孩的纯洁与美德。无独有偶,在童话《风雪婆婆》中,老婆婆要求女孩“使劲儿抖床垫,要抖得羽绒四处飘飞,这样世界上就下雪了”,这是将女孩尽职尽责做家务的美好行为与飘雪的意象联系起来。

很多作家也注意到,雪不仅具有积极正面的特质,也代表了寒冷,甚至对生命充满敌意。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笔下的雪就与格林兄弟的截然不同,在他的小说《城堡》中,讲述了一场持续的狂风暴雪:这场雪彻底阻止了调查员访问城堡,将房屋和街道掩埋在其中,白雪的下面也许隐藏着某些奇怪的秘密,而雪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外来人打扰。

大约在公元1500年至1850年间,欧洲经历了一个小冰期,德国的瓦登海地区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人们可以直接乘坐马拉雪橇外出。当时的人们热衷于购买描绘冰雪中的生活乐趣的绘画作品,冬季景观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一些艺术家毕生致力于创作雪景画。今天,几乎在所有古典油画博物馆都能看到相关画作,德国的柏林画廊和德累斯顿茨温格宫就有大量收藏。

在古典音乐领域,作曲家们也通过不同的方式从冰雪中获得了灵感,以此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一方面,白雪皑皑的风景可以令人身心愉悦;另一方面,寒冷的冰雪季节也常常预示着悲伤和绝望。钢琴之王李斯特的《追雪》表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全曲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有追逐雪的快乐和无边的激情。(王娟)

英国人有个“白色圣诞”梦

对很多英国人来说,白色圣诞的雪季是他们一生中最向往的美好时刻。英国人年年都把“白色圣诞”挂在嘴边,但其实,除了在广告和电影里,被白雪覆盖的圣诞场景越来越少见了。

由于海洋性气候等原因,英国人往往到了冬季,经历了冰雹风雨,但就是等不来漫天的大雪。气象专家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英国出现白色圣诞节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过去10年里,英国所有地区12月地面积雪的天数有所减少。而伦敦是英国降雪最少的地区之一。每当圣诞新年假期来临,当地气象预报员都会乐观且谨慎地告诉人们:“尽管离圣诞节只有一两周的时间了,但还是很难作出具体的预报。至于冷空气是否会笼罩英国全境,能否带来降雪也是个未知数。”博彩公司年年都为“今年英国哪些地区最有可能看到白色圣诞节”开出赔率。此外,气象预报员提醒大家,“白色圣诞”固然不错,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造成交通混乱。

令英国人念念不忘的白色圣诞节是在2010年。那一年,由于天降大雪,在坎特伯雷举行了一连串冬雪婚礼,很多新人激动地说,能够在这样一个数十年难逢的室外积雪的环境下步入婚姻殿堂非常幸福,认为自己的婚礼最为纯洁。

英国人对雪季的向往既出于浪漫的情怀,也是基于实际生活。通常,英国夏天的降雨不是挥发,便是被地面的植物吸收,水库和地下水资源基本依赖冬天的降雨降雪来充实。

对雪充满向往的英国人一旦遇到降雪,就迫不及待地热情迎接。英国各地商店的雪橇在几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买不着雪橇的人们甚至用垃圾箱的盖子、塑料盘以及冲浪板当替代品在雪地上玩耍。还有人用橡皮艇和汽车座椅当滑板,从山上滑下。有的英国人干脆利用废弃的售楼广告牌当雪橇滑行。按照英国医学会专家的观点,雪后初晴散步对于治疗抑郁症很有帮助。在英国,有超过300万人承认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英国医学会认为,雪后所呈现出的大自然纯洁的氛围,有益于病人们缓解心中的压力。

至于浪漫的理由,多半和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关。从雪莱、狄更斯到J.K.罗琳的作品中,都不乏对雪景的描述。每到圣诞,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往往会说出一位苏格兰诗人的诗作《最后一场雪》中所写:“一个绿色的长矛,从下往上刺破枯叶,一举击溃了寒冬。”对于更多人来说,英国作家布力格的童话小说《雪人》,是陪伴他们成长的雪文化最深的记忆。这部小说后来改成了音乐剧,家喻户晓。(纪双城)

雪花球,奥地利人的意外发明

每年冬天,很多百货商场的橱窗里都会布置琳琅满目的装饰品和纪念品,其中总少不了造型百变的“雪花球”。每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都是一个以冬季为主题的微缩景观,里面装有姜饼屋、圣诞树、雪橇、天使等各种如梦似幻的元素,轻轻摇晃就有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对人们而言,它代表了一种对冬日生活的怀旧情结。

19世纪末,在维也纳市郊,有一位制作医疗器具的技师埃尔文·佩尔奇,他应当地外科医生要求,尝试改善灯泡亮度,以使手术室更明亮。他在点燃的蜡烛前放置了一个充满水的玻璃球,聚拢并放大光线,同时把碎纸放入球内用于反光,后来又替换成食用的粗粒小麦粉,但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过,佩尔奇发现,这些被水浸湿的白色粉末飘落到玻璃球底部时宛如纷飞的雪花,他立刻申请专利,开设了制作“雪花球”的工厂。雪花球面市后迅速风靡奥地利。

最初,雪花球的组装、上色等步骤都需要人工完成,耗时长且成本高昂,无法大规模生产。直到20世纪中叶,水下装配技术的发明、大众旅游业的兴起和便宜的塑料作为原料使用,使得雪花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生产得以实现,雪花球因此成为普通人也负担得起的商品。但时至今日,佩尔奇雪花球仍然采用手工方式制作,每年大约生产20万个。

如今的雪花球有数百种款式,包括维也纳市政厅、圣斯特凡大教堂、巨型摩天轮等地标景点以及圣诞树、圣诞老人、雪人等季节限定主题。一些雪花球还内置音乐盒,能够播放优美的乐曲。

佩尔奇雪花球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制作特别款,其爱好者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比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克林顿和奥巴马,他们曾以加州农场和红色吉普车、就职典礼时的五彩纸屑以及小女儿为主题定制过雪花球。

今天,这家名为“正宗维也纳雪花球”的制造厂及其博物馆和商店就位于维也纳舒曼街87号,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和生命力。在疫情初期,受到市民抢购囤积卫生纸现象的启发,公司推出了嵌有“卫生纸”的迷你雪花球,在实体店关门歇业期间,又通过网购形式成功扩大了热度和知名度,一时间供不应求。(王薇琪)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